徐工集团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
(2021)
一、企业概况
20世纪40年代,沐浴着抗日战争的烽火,源起三大厂的徐工开启了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历程。
1989年,徐工集团正式成立。76载潜心专注,30年创新引领。徐工集团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地位,在扎实稳健的全球市场建设中,逐步构建形成了涵盖2000余个服务终端、6000余名技术专家、5000余名营销服务人员,辐射183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高效网络,不断为全球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及融资租赁,一站式、一体化的高效便捷服务,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宏大、产品品种与系列齐全、独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将技术创新融入发展血脉,诞生了一批代表中国乃至全球先进水平的产品:两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四千吨级履带式起重机,700吨液压挖掘机,12吨级中国最大的大吨位装载机,百米级亚洲最高的高空消防车,第四代智能路面施工设备等,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产生了颠覆式影响。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6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4位,年出口突破16亿美元,连续30年保持行业出口额首位。目前,徐工集团9类主机、3类关键基础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汽车起重机、大吨位压路机销量全球第1位。光芒四射的“徐工金”在世界各地盛情绽放。
二、参与办学
1.参与教学方案制定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特点,徐工集团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标准,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学生”和“学徒”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使学习过程融入到真实生产的实际中。
图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过程略图
为保障现代学徒制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共同服务、共同受益的机制,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了江苏建院—徐工集团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
图3 校企合作管理平台
同时成立了徐工集团技术专家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并指导企业导师的选拔和管理。
图2 徐工集团技术专家研讨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徐工集团人才需求的特点设计了“专业基础训练,双基地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施流程,“专业基础训练”即学生通过前三学期在校内外通过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教学,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后三学期以准员工的身份到徐工进行工程机械制造、装配、调试等多种岗位轮换学习及考核,使学生完成准员工到正式员工的身份转换;“双基地培养”即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轮流进行,学生具备在校为学生,在企业为学徒的双重角色。学生在企业各实习岗位里,定岗位、定师傅、定实习内容、定期考核,企业文化讲座、职业生涯讲座、技术讲座、行业发展讲座、思想政治学习贯穿人才培养过程。
图4 “专业基础训练,双基地培养”现代学徒制实施流程
江苏建院与徐工集团经过10年的探索,形成了以职业综合素养为导向,以职业关键能力为核心,外语能力和“X”技能并重,同时融入中国文化的“双线一体化”海外项目工程师培养新模式。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明晰了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爱国情怀,掌握良好外语和专业技术技能的海外人才培养新规格;校、政、行、企四方共同构建了党建引领下的组织、资源、制度、知识和文化的“五融合”育人新路径;形成了“五高-三交互-两全面”的校企协同培养高水平海外项目工程师的新机制;无缝衔接企业走出去发展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了“语言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的徐工海外项目工程师项目课程体系,全面规划学生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并根据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整。
图5 江苏建院-徐工集团海外项目工程师培养模式
学校基于具有良好语言交际能力、国际化视野和通晓国际规则的海外项目工程师培养的目标定位,探索“外语+X技能”双线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语言能力进阶式提升,凸显X技能递进式发展,强化国际化素养沉浸式培养。
图6 “外语+X技能”双线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五高-三交互-两全面”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制定了高频率渗透徐工海外项目案例、高质量适配企业生产培训内容、高要求对接企业生产任务、高标准适应企业管理体系和高起点对接企业文化的 “五高”培养标准;深化了主体交互育人、载体交互育人和文化交互育人的“三交互”的校企多层次合作模式;完善了全面统筹海外项目工程师选拔机制,全面规划学生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两全面”成才体系。
图7 “五高-三交互-两全面”海外项目工程师培养机制
学校对接徐工集团海外项目工程师岗位和职业能力发展需求,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模块,构建“语言+通识+技能”模块化课程体系。语言类课程着力增加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英语比重,并面向徐工海外服务国家开设巴西语、葡萄牙语、柬埔寨等小语种课程;通识类课程设置历史与文化、社会与生活、职业与道德、政策与习俗等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文化素养;技能类课程强化项目化课程建设,开发面向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的《移动平台可编程控制器》、《工程车辆控制总线技术》、《开放式控制系统编程技术》等一批X技能课程,提升课程与海外项目工程师培养的适配度。
图8 徐工海外项目工程师项目课程体系
2.参与课程开发
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徐工集团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对课程开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目前已完成 6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并分步推进核心课程的内容重构及资源库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徐工集团海外售后服务岗位的核心能力,完成《弧焊机器人系统应用》、《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护》、《底盘装配培训》、《上车装配培训》、《整车维修培训》、《英语培训》等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开发,以《整车维修培训》为例,其对应的岗位为工程机械售后服务岗位,关键能力为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的维修,按照企业反馈,液压系统故障率较高,对该系统检测及维修十分重要,因此将各种工程机械液压故障典型案例结合到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图9 空中课堂—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教学资源库
建设空中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互动。针对校企两地距离以及生产与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为解决校企双方互动教学、培训的难题,由学校投入资金,校企双方完成了《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教学资源库》,一些工程机械的课程可借助数字化校园,现代学徒制班学生在企业可通过空中课堂学习并完成学分。
3.参与师资队伍培养(锤炼双师)
徐工集团为了现代学徒制教学的正常开展,除了接纳学生实习和就业外,还提供兼职教师资源、接受学校教师岗位锻炼、吸纳教师参与技术改造、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全面参与了学院的管理和教学。同时积极为江苏建院的教师提供顶岗实习和企业实践的机会,前后有张行等多名教师,到徐工集团参与技术研发等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4.生产性实训
校企双方建立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海外服务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建立了海外服务人才培养素质模型和课程体系,并匹配优质的内外部培训资源。
对于海外服务人才培养,实行“四步走”的培养规划。第一步是夯实基础,培养对象通过在各主机生产及产品维修分厂进行为期8个月的岗位轮训,旨在基本掌握产品的基本构成和原理,锻炼动手能力。第二步是强化提升,加强培养对象在产品调试、整机操作和故障排除三大模块的能力;主要通过在主机生产厂的调试岗位、维修分厂的整机维修岗位的实训;实训同时匹配有由技术人员进行电、气、液、机械等各大系统理论培训,使培养对象深层次掌握产品系统原理,能熟练进行产品操作和故障排除。第三步是市场服务锻炼,把培养人员安排在国内不同的代表处,通过承担国内市场不同种类产品的服务任务,积累多种起重机服务经验,锻炼其产品服务的综合处理能力。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商务英语、工程机械专业英语培训,持续提升参培人员的英语水平。第四步是海外适应能力提升,开展海外适应能力提升训练营,通过认证学员方可派驻海外工作。
三、企业资源投入
1.人力资源投入
为更好地培养海外班和麦穗班的学生,徐工集团建设机械分公司总经理、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获得者陈卫东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完成“三连吊”壮举的国家技能大师李戈和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刘斌聘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产业教授,同时集团先后安排了以孙恩同、林海等国家级技能大师为首的47名企业师傅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为学生们授课。这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与院校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参与一线授课,以严谨的教学态度,严格的教学考核,促进了学生快速成长,获得了学生,校方与家长的一致好评。
图10 江苏建院刘海波副院长为徐工建机总经理陈卫东研高工颁发产业教授聘书
图11 江苏建院刘海波副院长为全国技术能手李戈颁发产业教授聘书
图12 江苏建院曾凡远副院长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刘斌颁发产业教授聘书
图13 徐工集团产业教授、技能大师工作室揭牌仪式
2.物力财力资源投入
为更好培养现代学徒制学生,解决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液压实训室缺乏先进液压元件教具问题,徐工集团向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液压实训室赠送了一批液压元件,同时提供实体样车和先进工具,为现代学徒制学员的技能提升提供了物力保障。
图14 徐工集团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捐赠液压元件共建实训室
由于集团各子公司距离校方较远,交通不便,为方便学生到企业学习,徐工集团组织安排职工班车为学生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同时给学徒及时发放冬、夏两季员工服装。
集团按正式员工的待遇向每位现代学徒制的学生按月发放工资以及实习补贴、节日福利,午餐补助,同时为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徐工集团建设机械分公司主动提供经费联合智能制造学院共同举办科技文化节、支持学生技能大赛、奖励优秀学生等,赞助2万元。我校为该徐工集团建设机械分公司完成了“产品液压系统PDM数据整理”横向科研课题等,其中横向课题到账经费5万元。
图15“徐工建机杯”科技文化节开幕式
图16 徐工建机向江苏建院捐赠专项经费
四、参与教学
校企双方共同商定了徐工海外班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管理的要求和产品技术特点,制订了培训安全和保障机制文件。从项目培训实施记录、带徒协议和安全协议、各实训模块试卷和考评表、培训效果评价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并进行档案管理,每周六安排对我们学生安排了英语培训和专业培训。
第三届徐工海外班在前两届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制定了更加完善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在产品基础知识、英语、技能培训、海外文化认知、适应能力等专项培训基础上,设置了企业奖学金和月度考核专项等激励措施,全力打造专业化海外服务工程师队伍,满足徐工集团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需求。
图17 第三届海外班教学计划进程表
为提升教学效果,将12名学生分为两组实施教学活动,并为两组学徒分别制定了培训计划。
图18 国家级技能大师为海外班学生授课
为提高毕业设计水平、培养高技能人才,校企双方推行徐工海外班及徐工麦穗班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校方导师与企业导师充分对接,就设计题目、设计难度、设计类型及毕业答辩的形式等问题深入研讨和交流,通过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实习岗位与毕业设计内容严重脱节的现象。为打造省级优秀毕业设计和推进现代学徒制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19 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研讨会
五、助推企业发展
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的制度性文件,调动企校双方教师和技术人员协同创新的积极性,校企共建徐州市智能化建筑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新能源工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完成了“旋挖钻机高效激振入岩与智能旋扩系统研究”、“建筑绿色施工喷浆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智能化桥梁检测车关键技术研究”、“高层建筑用消防车多级水管及油缸轻量化技术研究”与“直臂高空作业车关键技术研究”省市级科技项目,获得了江苏省机械工业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有力地推进了企业的发展。校企双方合作的徐工建机“深蓝计划”海外服务工程师培养项目荣获2019年全国企业学习项目设计银奖。
图20 全国企业学习项目设计银奖
2020年5月,徐工集团入围江苏省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名单,并纳入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徐工集团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主体作用,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徐工集团将以申报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为契机,紧密围绕集团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切实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有效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全方位融合,增强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突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不断推进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
在现代学徒制培养上,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为徐工集团输送“快速到位,岗位胜任能力强”的合格人才148人,大大缩短了徐工集团的人才培养周期,提升了徐工集团整体的业务服务能力。
六、服务地方
徐工集团不断探索为行业、在职员工培训、订单培养等方面的新思路,促进合作院校创新发展。
在拓展技能教育方面,徐工集团下属的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共同培养高职大专学历的工程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发挥高职院校理论教学强,而技工教育技能提升强的优点,强强联合,共同培养工程机械理论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高技能技术人才。
在现代学徒制培养上,学校在徐工集团的协调下,与徐工重型、徐工建机、徐工环境、徐工挖机、徐工传动等企业,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订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徐工海外班”、“徐工麦穗班”、“徐工环境班”、“徐工传动班”和“徐工新品试制班”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人才。
七、保障体系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第四、五、十条明确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接职业院校,加强协同创新,并给予企业纳税优惠政策。
2018年6月25日,江苏省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的文件,文件中规定“将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取得突出成效、发挥引领作用的企业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各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在技术改造、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型制造、绿色发展、两化融合、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发展改革等部门在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等项目建设上予以优先支持;财政、税务部门按规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今后5年,省级每年认定“产教融合型”企业100家左右。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组织运行”、“企业有效参与教学”、“顶岗实习共同管理”、“先进技术共享”、“毕业生就业合作”等方面均有明确完善制度,对于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校企合作有较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八、问题与展望
徐工集团现代学徒制培养目前仍是以海外班与麦穗班的试点模式培养,培养的方向较为单一,人数较少,无法满足集团对人才数量和专业的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行业提供人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需要协调企业各方面资源,以配合教学实施,企业内部往往会形成阻力,从而影响产教融合的深度和范围。
未来,徐工集团将拓宽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设置,如在采购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岗位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增加现代学徒制班级设置,扩大人才培养的数量。同时希望政府部门能出台激励和保障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投入,让真正愿意投身职业教育的企业免除后顾之忧,提高企业的积极性。